据悉,正泰集团本次项目包含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和分布式电站项目。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积极响应,成绩斐然。央国企需发挥自身资金、实力及品牌优势,配合政府做好整县推进规划。
交易双方为正泰安能与电投安能,正泰安能将其所持有的河南、山西地区488.61MW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资产以18.3亿元的交易对价,转让给电投安能陕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晶科科技、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等多家光伏行业巨头入场。同时,大规模组织社会化资源,在全国市场培养了一批有资源、有能力的代理商团队,借助其渠道优势,深入一线市场,下沉服务网络,积极与当地县、区、市政府开展政企合作。得益于深耕户用光伏领域多年的优良口碑和丰富经验,正泰安能整县推进脚步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多个省份,已与164个县镇各级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总装机量超5.2吉瓦。正泰安能已在全国建立了400多家线下运维网点,服务范围覆盖21个省市800县域,有超过1500名专业认证运维工程师利用无人机巡检、大数据监控平台,对电站进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为60多万个终端电站提供运维服务。
2021年9月,整县推进背景下全国首单户用资产交易达成。正泰安能以阳光为源,以电站为媒,争做户用光伏领跑者,发挥在品牌、渠道、运营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承担头部企业责任,发挥优质民企担当,与国央企优势互补,创造更多价值。如果全部使用HJT组件,相比PERC组件,每年将减少至少1亿吨碳排量,而降低的这1亿吨碳排量,将占我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1%。
预计今年底,HJT组件成本就可实现与PERC打平,届时HJT技术的经济性必将进一步凸显。我有理由相信,十四五期间,HJT技术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并逐步占据市场主流,成为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得出如此笃定答案,源于华晟长期以来对HJT技术的创新和探索,尽管成立不足两年,但华晟在HJT一直扮演着技术领先者、量产先行者角色,核心团队十余年HJT相关技术的研发经验,和成立之初便把企业定位于专注HJT,都使其在这一领域取得非凡成绩,成为业界关注的风向标。同时,HJT电池的结构天然决定了它在技术延伸上与钙钛矿更加贴合。
与其他N型技术相比,HJT基于本身特性,在大尺寸硅片及双面率上,拥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宣城二期2GW项目正式投产,华晟电池组件有效产能提升至2.7GW,成为全球HJT产能第一。
而HJT组件当采用更薄的硅片时,碳足迹数值能够低于350gCO/W。事实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不少HJT企业都同步启动了HJT与钙钛矿技术的叠层电池开发,据徐晓华透露:华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HJT与钙钛矿技术的叠层电池中试开发,到2025年,建成百兆瓦的钙钛矿叠层电池产线和20兆瓦量级的实证电站。这样一组数据是什么概念,按照2030年左右,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超过500GW来计算。HJT电池成本将由于超薄硅片的导入,叠加贱金属的电极方案,将带来HJT电池片成本对PERC电池片成本的反超!徐晓华预测:到2022年底HJT产能规模将达到20-30GW。
此前,由于供应量小和技术要求高,N型硅片成本要高于同规格的P型产品7-8%,但采用退火吸杂技术之后,降低了N型硅片在硅料和拉棒的额外成本,可实现N、P同价。徐晓华最后强调道。据了解,以前HJT产线单线产能约60MW,每GW产线投资12亿以上;现下所有HJT设备均已实现国产设备替代,单线产能提升至600MW以上同时,每GW产线投资也迅速下降到了4亿以下,参考国产化设备此前的成本下降速度,1-2年后单GW级HJT设备投资可降至3-3.5亿元或甚至更低。钙钛矿被业内公认为最具潜力的第三代光伏技术,钙钛矿/HJT叠层电池更被认为是突破30%转换效率的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硅片成本的下降以及薄片化技术,同样成为HJT生产成本快速下降关键因素。6月26日下午,在安徽宣城举办的异质结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先进论坛暨华晟210系列组件新品发布仪式上,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表示。
华晟不管现在和未来都将专注HJT和HJT+赛道。对于HJT能够与PERC成本打平原因?徐晓华表示:来自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包括设备厂商的技术进步、银浆靶材的国产化、硅片的薄片化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目前,市场上量产HJT组件平均效率约超过22%,华晟刚刚下线的喜马拉雅G12系列双面双玻HJT组件,由于采用15BB多主栅、单面微晶等先进技术,转换效率提升至22.5%-23%。这点意味着入局HJT的企业,不仅选择了当下,更是选择了未来。据徐晓华测算,双面微晶的HJT电池量产效率可达到25.5%,叠加铜栅线技术或OBB技术后,210尺寸的HJT组件,很快可以让组件功率推进至720~750W,日前华晟、金刚玻璃、爱康等一众HJT厂商已经在实验和布局。对于企业而言,尽管当下尚且看不出差别,但日前欧盟已经通过方案,对欧盟以外进口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或许意味着高耗能的组件类型的成本优势未来将会缩小,并且单从经济效益评估,按照欧洲碳交易的现价70欧元/吨计算,HJT每年减少的碳排量将价值7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00亿元。中科院电工所、华晟研发中心以及TUV南德、CTC(中国国检)等曾对市场上各个组件的碳足迹做过数据测算,数据显示:PERC组件的碳足迹数值为600gCO/W,而相对基于130m HJT组件的碳足迹数值为397gCO/W,两者相差超过200gCO/W。跨过成本障碍成本高一直是HJT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制约因素之一。
其次是国产设备进步和产能规模化优势,加上硅片薄片化、铜替代等降本方案的突破,让HJT组件的全成本迅速接近PERC并有望打平和胜出。更具想象的未来技术风物长宜放眼量,选择和投资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同样也需要有这样的格局和眼光。
从诞生之日起,光伏产业的技术路线之争从来就未曾停歇,继晶硅取代薄膜、单晶取代多晶后,光伏行业又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机。除了在技术领域一系列优势之外,HJT在碳减排方面更贴合双碳的趋势,也是其受到了市场推崇和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
HJT技术首先在电站端的LCOE上已经做到了PERC打平与胜出。银浆方面,华晟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边不断改进技术,降低银浆使用量,目前华晟特有的低银浆耗量方案(M6-S12BB),单片银耗量已降至150mg以下,未来应用钢制网版搭配优化银浆,和使用银包铜技术后,单片银浆耗量进一步降低至120mg和70mg以下;一边从进口到推进国产化,提高议价能力,2019年进口银浆价格大约在10000-11000元/kg,如今已经下降至6500/kg左右,再加上国产厂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实现低温银浆与高温银浆差价小于500元,甚至同价,不再对HJT发展形成制约。
目前已经有多个实证电站数据证明HJT组件相比PERC双面双玻组件5%-8%的超发,某央企的大型地面电站模型测算显示,采用大尺寸微晶异质结组件LCOE将下降约7%展望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强低碳能力建设,以创新技术研发更多生态友好型足迹的产品,加速自身和客户的碳减排,秉承可持续发展目标携手迈向绿色美好未来。华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穿逆变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获得权威机构BSI的认可,并对光伏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际标准之源,BSI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特别顾问,是发布全球首个碳足迹标准PAS 2050的机构,具有首屈一指的权威性。
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作为可再生能源主力军的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份碳足迹核查声明的授予,是对华为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报告能力的肯定,也是华为在减少碳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循环经济等三个方面努力的成果。
在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将碳足迹作为设备招标的必选项,唯有具备碳足迹权威认证的绿色制造先进企业,才能真正助力客户开发低碳高质量的光伏项目。因此,碳足迹对于能源系统脱碳至关重要,了解并管理光伏系统各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足迹和碳排放影响尤为关键。
[中国,上海] 6月28日,华为智能光伏荣获英国标准协会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以下简称BSI)颁发的产品碳足迹核查意见声明书,这是BSI颁发的全球首份逆变器产品碳足迹声明。虽然光伏发电是公认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但并不代表光伏产品都是低碳的,甚至根据《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披露,光伏电站在25年生命周期内有1.3年无法做到零碳排放
凭借高效的发电效率和优质的全链条服务,得到各行业客户群体的信任与肯定。目前,中国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振森电能,深耕分布式光伏13年,执行案例1000多个,在全国分布式光伏细分领域上处于头部位置。夏至节气,多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部分地区温度高达40摄氏度,用电量明显上升,而随着企业开足马力复工复产,生产车间也得加大换气设备投入,电力需求迎来高峰时刻。
2022年6月20日,由振森电能提供解决方案及系统的万宝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1.9兆瓦光伏项目正式开工,拟利用闲置屋顶面积2万平方投资光伏发电系统,电站预计年发电量约21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20937吨,等同于植树1163棵。未来,振森电能将继续助力全国工商业建设光伏发电系统,与全球企业主共享绿能资源的无限循环利用。
历经2021年的用电量紧缺后,各企事业单位业主都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配套设施。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芬兰等21个国家的外企皆与我司达成了深度合作。
而光伏绿能系统经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技术的突破后,使得度电成本逐步下降,投资回报率在变得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广州万宝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是日本YOROZU株式会社、上海宝钢、三井物产共同投资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位于广州市花都汽车城,是中国知名的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东风日产、丰田、本田、长安铃木的专业汽车配件供应企业之一